*本文摘自《尋食記:鞭神老師的超時空台灣美食》,出版。
可惜,隨著西門町盛況不再,SARS 後生意更是每況愈下,西門町的元香老店黯然退場。吳藩俠在二OOO年過世後,第三代的吳振豪兄妹四人也正式接班。 屏東的排隊名店「新園正宗廣東汕頭牛肉爐」,位於屏東夜市被稱為「火鍋巷」的興市巷中,民國四十七年開業。湯底皆以扁魚、蝦米、冬菜、芹菜與豬大骨、雞骨熬煮而成。第一代老闆許岳禮在民國三十六年由汕頭來到高雄,後來又輾轉到屏東工作,賣起了汕頭的沙茶飲食。後來擴大,賣起汕頭沙茶火鍋,並聽了當時來用餐的屏東新園鄉長建議,將店名取為「新園」。 相較起來,元香的價錢比較貴。焦桐先生在其《暴食江湖》中的〈論火鍋〉提到元香時寫道:「我對沙茶醬的體驗主要來自沙茶火鍋,如今台式沙茶火鍋已式微。偶爾我去『元香沙茶火鍋店』,帶著懷舊的意思,恐怕是為了他們的沙茶醬;店家強調採用本地黃牛肉,牛五花確是頗有滋味。 (延伸閱讀:圍爐必備的沙茶醬!這個牌子當年家喻戶曉 還請到巨星凌波來拍廣告) 顏老闆女兒及夫婿承繼父母親的手藝,繼續營業,也常常人滿為患。前幾年第三代的外孫女從法國留學歸來,又繼續經營擴大門面,搬到溫州街附近,改名「廣東汕頭至香園」。他們的一些小菜也很到味,搭配沙茶牛肉麵尤其好吃。 二OO九年,吳藩俠的老三吳鎮豪以年輕消費者為對象,在忠孝東路創立了「老西門沙茶火鍋」,裝潢、菜單、服務都一反傳統。湯頭除了傳統口味之外,還多了麻辣、泡菜、叻沙三種全新鍋底,並加入年輕人吃鍋所喜愛的名牌冰淇淋及蛋糕、咖啡等元素。唯一和老店元香的連結,只剩下自家招牌的沙茶醬。 但事實上,因為這間店一開始就是海產店兼賣火鍋,有客人來攤子要點卜肉,因為手邊剛好有旗魚生魚片,老闆就用卜肉作法來炸旗魚,結果客人吃得讚不絕口,炸雞翅也是因為這樣而大受歡迎,意外成了它們的招牌。 (延伸閱讀:經營超過半世紀的「帝一火鍋」走入歷史!當年紅極一時幾乎包辦所有種類的火鍋)
● 關鍵評論網、every litte d 專欄作家
而後,吳元勝的兒子吳藩俠分家,另立門戶。民國五十五年,在當時很紅的韓國料理「阿里郎」旁邊開了「元香」,久久国产日韩视频,,元香的「元」取自父親「吳元勝」名字。之後生意越做越好,又在信義路現址開了分店。
出生於民國二年、廣東潮陽人吳元勝先生與小他六歲的弟弟吳英松先生,975电影在线观看,,不但是最早將沙茶醬引進台灣的人,也是最早在台灣開沙茶火鍋店的人。
● 在 FB 與痞客幫以鞭神老師的筆名寫《食之兵法: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不是料理教學,更不是美食部落格,而是一個以文化研究的方式、嚴謹不譁眾取寵的態度探討料理如何做、如何吃,以及食材與料理背後的歷史與文化精神的全面性料理研究。早年新生南路台灣大學僑生宿舍旁邊也有一家汕頭沙茶牛肉麵店,是來自汕頭的顏先生在民國四十九年創立的。他的沙茶醬使用傳統的汕頭鯿魚、花生、椰子粉、南薑來烹煮,味道特殊,牛肉特別嫩,價錢又便宜,免费无线码,,很受學生歡迎。後來,搬到新生南路對面,很多學生喜愛光顧,早期許多台大畢業生從國外回來,還會特地去新生南路尋找這家老店。
早期台北市紅樓周遭的沙茶火鍋店,除了清香系列,還有「小樂沙茶火鍋」;以及已搬到西藏路、以扁魚與大骨美味湯頭和自製排骨酥聞名的東家沙茶火鍋。
根據曾齡儀在《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一書所述,由於「潮汕人特別愛用『香』字做為店家招牌,強調食物香醇可口」,所以「清香」、「元香」的店名皆有加上「香」這個字。
不過這是一家昂貴的店,店家的自我感覺良好。其實只要其他條件好,貴即有貴的道理,可惜服務員顯然缺乏訓練。」不過,元香的生意還是很好,週末排隊的人仍然很多。
此外,由於幾乎每個到麒麟閣吃火鍋的客人,都會在等湯滾的時候,點一盤炸雞翅或炸旗魚,因而有了「炸雞翅以前是員工餐,客人吃後讚不絕口,才正式登上菜單」的江湖傳聞。
(延伸閱讀:台北庶民小吃中的汕頭味!吃火鍋沾沙茶醬是台灣人特有的吃法嗎?)
另外,還有許天賜與鄭鸞嬌夫婦於民國三十六年開業的「天天沙茶火鍋」;民國五十九年由來自廣東朝陽的老闆楊水來開設的――原名「味味香食堂」――「味味香廣東汕頭牛豬羊肉爐」,並兼賣各式熱炒;來自廣東汕頭的許清波,則於民國四十七年創立以名人愛店而聞名的「廣東汕頭勝味牛肉店」。
高雄歷史最悠久的汕頭沙茶火鍋,是民國三十二年由張桂泉創立,現在全台有多間分店的「汕頭泉成沙茶火鍋」。招牌沙茶扁魚湯頭的主要食材加入了油酥過後的東港刺扁魚和赤尾青蝦,手工沙茶醬分為招牌香辣與不辣兩種,以香酥扁魚、蝦米、蒜酥、中藥食材、花生油、少許花生粉等十至二十種香料,再研磨成細顆粒狀,耗費兩天時間製成。